高考志愿填报:如何了解211工程大学
2015/4/21 14:23:03 来源: 阅读[6]
  一、“211工程”的含义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关于 “211工程”的主要精神是: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并可概括表述为:“211工程”就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二、“211工程”的历史背景
  “211工程”自1990年开始酝酿。1990年6月,国家教委在制定全国教育事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时,即研究了在“八五”期间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高校的问题。当时提出在二到三个五年计划内,有计划地重点投资建成30所左右的重点大学。后考虑到要形成一批行业带头学校,经过多次研究,确定了到 2000年前后,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为100所左右,并要求将此事当作面向“21世纪”的大事来抓。这项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开始简称为“211计划”,后来确定为“211工程”。
  1991年4月,重点办好一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点被列入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1991年12月,国家教委会同有关部门就“211工程”问题向国务院和有关领导做了专门报告。1992年8月26日,国务院第111次常务会议纪要明确提出:“会议原则同意教委和有关部门提出的要面向21世纪,重点办好一批(100所)高等院校的‘211工程’规划意见。”
  1992年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由******同志主持,讨论了《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草案)。常委们认为,“纲要”提出要办好100所重点大学,这很重要,把这些学校办好可以把整个高等学校带动起来。
  1993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明确了“211工程”的建设目标。
  1993年2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明确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
  1993年7月,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决定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1994年5月开始启动部门预审。
  三、设置“211工程”的指导思想
  一是面向21世纪,为我国第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培养、输送和积聚骨干人才。
  二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高等教育同经济建设的联系,努力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三是集中有限资金,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和重点学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通过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带动其它学校,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上占有一定位置,并探索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新路子。
  四、“211工程”的建设目标
  “211工程”建设的目标是:经过10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相当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能够成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基地。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其中若干所高等学校和部分重点学科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结构布局合理、水平较高、各具特色的重点学科点和示范带头学校,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高等教育新体制。
  “211工程”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为此,有关高校要努力建设一支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学术造诣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深入进行教学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要较大幅度地改善仪器设备、信息情报图书、通讯等办学物质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明显增强科研实力;要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增强国际交流,扩大国际影响。有关部门要为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提供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速形成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211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二是一批重点学科点;三是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这里,学校整体建设是基础,重点学科建设是核心,是体现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重点建设的学科为依托,按照资源共享、服务全国的原则,从整体上加强我国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211工程”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以及文献资源各个学科的合理布局和保障体系、科技情报咨询体系、高层次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大型和精密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及资源共享体系等。
Copyright© 2007-2017 www.sznet.cn 深圳视窗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14047004号